Sonatrach負責人阿卜杜勒哈米德·澤基尼表示,阿爾及利亞的油氣生產已經“顯現出復蘇的跡象”。“整個能源行業(yè)已經做好了增產的準備。”他說。
根據普氏能源咨詢公布的一份報告,2013年11月,阿爾及利亞石油日產量為114萬桶,比2005年至2010年間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5%。與此同時,該國的天然氣產量自2005年以來一直下降,到2011年已經降至2.9萬億立方英尺。澤基尼指出,過去10年間,阿爾及利亞油氣產量下降主要是因為,該國的上游領域對外商開放導致了“一些許可證頒發(fā)給了資金實力不足的小公司”。“這些公司眼高手低,最后不得不放棄許可證。行業(yè)整體投資減少導致產量最終下降。”澤基尼說,但他沒有透露具體的公司名字。
據了解,雖然當前有許多國際油氣巨頭活躍在阿爾及利亞,但Sonatrach牢牢占據著該國油氣產業(yè)的主導地位。然而,隨著2005年阿爾及利亞通過了新的稅收法案,該國油氣產量一路下行,其中,僅2009年一年,Sonatrach的產量就下降了5%。國際油氣企業(yè)對阿爾及利亞的興趣也遭到嚴重打擊——一方面,該國能源產業(yè)投資環(huán)境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行業(yè)“領頭羊”Sonatrach的管理問題重重,不僅被卷入腐敗案,CEO也遭到更換。這導致部分在阿經營的外國公司甚至威脅要撤資離開。
不過,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阿爾及利亞的整體投資環(huán)境“尚可”,在該行列出的183個適宜投資地區(qū)中名列第148。阿爾及利亞政府也積極改變此前的“不良記錄”。2012年,阿政府承諾將進行立法改革,以吸引更多的外國公司進入。然而,當新的立法在2012年10月終于宣布時,阿爾及利亞又對自身的頁巖氣潛力投入了太多熱情,導致傳統(tǒng)的勘探及生產項目遭到擱置。加上此后該國天然氣設施遭到暴力襲擊、油氣企業(yè)被爆出腐敗丑聞,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產量再次出現下滑。
除去上述負面消息,阿爾及利亞油氣產業(yè)在2013年底也收到了一點好消息。國際油氣巨頭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表示,將停止出售其在阿資產,并且將讓員工重返當地工作。2013年初,挪威國油和BP共同擁有的一處天然氣設施遭到武裝襲擊。該設施位于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的東南邊境附近,鄰國馬里的武裝團體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目的是報復阿爾及利亞為馬里分裂團體提供生存空間。此次襲擊造成了人員傷亡,其中包括一些外國工人。
根據普氏能源咨詢的報告,鑒于阿爾及利亞能源領域的強大潛力,其中包括非常規(guī)油氣潛力,沒有理由認為他們不能在未來5年提升其產量。然而,只要該國的政治和能源領導不肯承認和解決其國內問題,幾乎沒法相信他們真能把產量提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