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牽頭的“水下無人智能巡檢”在雅礱江錦屏二級水電站完成示范應用

發(fā)布日期:2023-02-21 瀏覽次數(shù):
2954
近日,由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大直徑長引水隧洞水下檢測機器人系統(tǒng)研發(fā)及示范應用”在雅礱江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完成示范應用,機器人各項性能指標滿足現(xiàn)場工程巡檢要求。
此前,該項目已于2022年完成南水北調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示范應用,而本次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示范應用,因引水隧洞直徑大、距離長、水壓高、結構斷面多變,較水利工程實施難度更大。為更好完成本次水電工程示范應用,項目組通過搭建沉浸式虛擬演練平臺,融合多傳感器信息,引導機器人完成了動態(tài)避碰、定向導航和精準定位,實現(xiàn)了高精度、高效率、全覆蓋水下無人智能巡檢,有效提升缺陷的識別和定位精度,極大提高了水下檢測作業(yè)效率,最終成功在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中完成深度30米、長度3公里的水下巡檢,創(chuàng)造了國內同類檢測新記錄,同時也實現(xiàn)了中廣核機器人在國家重大水電工程的首次示范應用。
項目順利完成對引水隧洞裂縫、塌方、掉塊、露筋等典型隧洞缺陷的幾何特征檢測,獲取了相關缺陷在光學、聲學傳感方式下的表征模型,提出基于聲吶、激光、圖像的多元序貫主動檢測方法,保證多傳感信息對水下缺陷檢測的實時性、精準性、對應性。
“大直徑長引水隧洞水下檢測機器人系統(tǒng)研發(fā)及示范應用”項目由中廣核研究院牽頭,清華大學、雅礱江水域發(fā)電總公司、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等9家國內科研院所聯(lián)合承擔,圍繞“巡、檢、控、診、用”進行項目研發(fā),該項目順利完成示范應用,將有力推進國家重大水利水電工程開展長距離引水隧洞在水狀態(tài)下的例行化常態(tài)檢測,避免放空隧洞引起內、外壓差變化而可能造成的隧洞結構破壞,減少人工檢測安全風險和難度,大幅縮短檢測時間,極大提高檢測效率和經濟效益。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yè)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 市場動態(tài)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