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千伏以上變電站實施無人值守、集中監(jiān)控運行是國家電網(wǎng)公司2013年重點工作,國網(wǎng)陜西省電力公司涉及有灃河、柞水、漢中、黃陵、神木、榆林、橋陵等7座330千伏變電站,均為運行10年以上的老站。
國網(wǎng)陜西省電力公司對改造高度關注,副經(jīng)理許子智專程到陜西送變電公司托付鼓氣:“這種高風險的活兒,還得交給送變電干。”其斟酌與信任不言而喻。都是瓷器活兒,還得金剛鉆,必須送變電!
是信任,更是壓力。不能讓省公司失望,不能讓同行笑話,不能愧對陜西送變電公司的口碑。變電分公司接到任務后,堅決貫徹陜西送變電公司經(jīng)理袁斌的指導思想:不管利潤有多薄,或者有沒有利潤,都要確保7個無人值守站改造任務的安全推進,按期完工。
瓷器活兒
所謂無人值守改造,就是將原來需要運行人員在站內(nèi)進行的監(jiān)控、操作以及信號、信息上送等功能都通過自動化系統(tǒng)從遠方集中實現(xiàn)。改造過程就是將現(xiàn)有一次設備的控制、信號、采樣信息接入自動化系統(tǒng)。改造任務包括完善五防系統(tǒng)、直流系統(tǒng)、對時系統(tǒng)、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火災報警系統(tǒng)、不間斷電源系統(tǒng),其核心便是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的建立。
改造的困難與風險來自至少三個方面。
一是無圖可考。
“圖實不符,每個回路每根線都得摸索半天,重新核對。”這抱怨不是來自陜西送變電公司神木變改造項目總工李強一個人的熬煎。7個站全部存在這現(xiàn)象。十幾年的運行,每個站擴建、改造、技改等回路變化至少都在十次以上。各種原因,導致圖紙和設備實際狀況的脫節(jié)已經(jīng)日積月累,成為嚴重影響改造施工的的無奈事實。問題小一點的,或許只是端子錯位,標牌不清。嚴重一點的,直接就是整個端子排和設計圖紙完全不對應,或者設備型號都不一致。這就導致原本只是照圖施工的那么簡單的想象,變成了無處下爪的挑戰(zhàn)。
灃河變回路核查中,有一組CT(電流互感器)不知去向。沒辦法上百面老屏挨著個找,最后竟然在一面停運屏里找到。在運行的330千伏變電站內(nèi),這種迷茫下隱埋的安全風險,讓凡是從事變電站二次調(diào)試的人無不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二是設備老化。
“老端子螺絲刀一碰就碎了,線直接就彈出來了。”說到一次查回路的經(jīng)歷,陜西送變電公司黃陵變改造試驗負責人賀世勛仍心有余悸。這種現(xiàn)象如果發(fā)生在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必然會引起重大事故。相似狀況在各站都有反應,運行回路在核查過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發(fā)生開路、放電現(xiàn)象。另外空開、把手、轉(zhuǎn)換開關失靈等顯現(xiàn)也十分普遍,全都是因為塑料老化、金屬氧化、螺絲松動等自然現(xiàn)象導致的潛在威脅。